小時候就買的這三本書,這陣子又拿出來重新再看一次。
看了之後真是心驚膽跳,許多在書中描寫的股市中輸家的特質,我似乎都可以沾上邊,尤其是周轉率太高、意志不堅這兩項,還有過於依賴所謂的產業第一手消息、而非自己綜合許多訊息之後的思考判斷。
我這半年來常常在想,我已經身處於這個行業了,比絕大多數的散戶有更多的所謂訊息優勢,例如產業上的第一手訊息,下個月是要漲價或跌價,各項產品的出貨量,甚至誰把客戶的東西做爛了被退貨,還有哪家外資準備 upgrade/downgrade;所以理論上我的操作績效應該要一飛沖天囉?
當然是..... 完全感覺不到有甚麼明顯的差異。
舉一些書中的例子來說好了;書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。 假如你在反覆思考後,決定出脫手上的股票,但卻同時耳聞其他投資人對於行情的樂觀看法,於是所有的思考分析都拋之腦後,而且又再加碼了新的股票。
這就是今年一月中的我,當時已經隱隱約約覺得行情走到了盡頭(當然是花了不少時間在分析研究後的結果),但是卻又因為聽了很多人的樂觀言論以及產業上相當正面的訊息,又進去加碼股票,結果當然就可想而知了。
至於為什麼我在比以往掌握更多訊息的時候,績效卻沒有什麼進展,我最賺錢的股票並不是我掌握最多訊息的股票,反而因為知道這些訊息而使得賠錢的機率大增。
一樣可以在書中找到部分的答案。書中寫到,會影響股市行情的是投資大眾對於重大事件的反應,而非重大事件本身。又寫到,誰在股市中過於重是小節,就不配做大事。還有一句我覺得最重要的,股市中的人們不必什麼都知道,只須理解,但即使甚麼都理解,也不必什麼都去做。
掌握產業訊息,對研究員當然有幫助,但是對交易者來說可不一定,搞不好你掌握的這些訊息早已 price-in在目前的股價上,或者是你掌握的這個所謂秘密的利多,一旦公佈後市場會如何反應? 再來就是,其實一檔股票的漲跌、還有漲跌的幅度,短中期內有很大一部分取決於當時市場的氣氛與資金水位,就算你精準掌握到這家公司今年可賺多少錢,但是股價絕對會因為當時市場是八千點還是六千點而有所不同,即使這家公司的獲利水準都一樣。
身為交易員,絕對有比所謂掌握產業第一手訊息來的更重要的事情,而且最重要的是,即使你知道了許多訊息,也不見得要照著去做。
另外書中有些值得一讀再讀、好好思考的地方。
決定股市走向的因素有兩點,而其他因素都是這兩點的延伸;1)資金流通量與新上市股的關係;2)樂觀或悲觀的心理因素(也就是未來趨勢的評估);換句話說,這就是這句話的來源,資金+心理=趨勢。
這就是這句名言的來源,資金 + 心理 = 趨勢。
再來就是給大家的一些警惕,當你的朋友總是吹噓他買低賣高,只要想著下面這句話就好。
大部分的投機者都有個壞習慣,當他們的股票上漲了一些就到處吹噓,有了損失就沉默不語,他們預言所有的行情,他們總是買在最低點,賣在最高點。
還有這句話也很好。
投機者不是一本百科全書,但他必須在關鍵時刻察覺出關聯性,並做適宜的處理。他不必知道太多,但要通盤了解。簡單來說,他必須是個思想家。
就算是給自己的期許吧。
至於股市中永遠不乏肥料,不用功的投資人只有幫別人抬轎墊背的份,要深以為誡。
傻瓜的價值;投機者從別人的愚蠢獲得的利益,往往比靠自己智慧得來的多。人們可以從別人的愚蠢中學習,尤其是不重蹈覆轍。
經典的書籍是值得一讀再讀的,幾年前就看過這三本書了,現在重新再看一次,又有許多不同的領悟。
最後我要把今年的最大失誤寫出來,特別寫出來提醒自己獨立思考的價值與意志不堅的後果。
大約三個月前,我在轉換工作的空檔寫下極為看好純 IC測試公司在2010年的表現的文章,折舊的藝術 扣抵的魔力,看看自從當時到現在,這些公司股價的表現如何,大盤的表現又如何。令人遺憾的就是,我在這幾家公司,只賺了非常少的錢。真是不知道要說啥,這就是意志不夠堅定的結果,要引以為戒。
留言列表